还有各部的账册名目等等,都要在年底准备好。
虽说明年三月才离开,可现在已经是化远三十三年的八月份。
满打满算,还有半年多。
不知道青储料就罢了,既然知道,肯定要看着青储料稳定的。
不过县丞讲得也对,有纪元负责这件事,大概不会有错。
别看他年纪小,人却十分聪明。
说不定,以后还会是同僚。
县令叹口气:“继续忙吧,可惜此地的牲畜养殖,还未能到三户一头牛。”
“您已经尽力了。”县丞道,“最开始接手这里时,那可是二十户只有一头牛啊。”
天齐国对官员是否称职的标准很是细致。
至少规定上是很细致的。
像每百户多少头牛。
每个地方多少人出多少秀才,以及等等等等。
全都是官员的考核标准。
像前朝盛世时,也未能达到三户一头牛。
在现在这个县令手里,能把正荣县变成六户人家,至少有一头牛,已经很厉害了。
当然,这算数也不够精准。
毕竟像县丞牛家,堡李村李家这种,一户就百头牛的,很容易就把低位者给平均了。
大概就是,小明今年收入一百块,你收入两块,对外面说的,就是你们两个去年一共一百零二块。
前者说低了,后者说高了。
县令原本想做的,就是平衡后者。
但做着做着发现病牛,以及正荣县缺兽医的事,几次向上峰请示,才逐渐改变如今的局面。
想要养好一头牛,都是千难万难。
更别说让全县每三户都能一头牛。
生产力低下的古代,实现起来更是艰难。
“希望多出些纪元这样的学生。”县令道。
从他不忍两个马家汤圆因为他而亏本,所以帮忙写食谱,在事后也不声张,就能看出纪元的品行跟机智。
那些,都是一个好官的特质。
自己当了多年县令,才明白的道理。
纪元小小年纪就本能做出这些行为,他看着都暗暗点头。
“安纪村青储料的事,一有消息,就来报我。”
要说安纪村不着急,那也不对。
毕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,安叔公张兽医,找了安村长,又在统计清楚青储料的用量,安纪村还是有村人听说了此事。
纪元让安村长也不要着急,谁找过来,就把名字记下。
能听到风声就找来了,必然是想挣钱的,也是勤快的。
这些人用着更放心。
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,这些人明显准备好了。